重走抗战路,一定要去一趟永安!
中国新闻网·2025-08-30 07:54
历史地位与抗战文化 - 抗战期间福建省会内迁永安长达7年半 成为全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随迁机关、学校、团体机构达100多个 [6] - 战时人口仅7万多的小山城涌现近40家出版社、近20家印刷所、10多家书店 出版报纸10多种、期刊100多种、书籍800余种 [12][13] - 改进出版社年销售图书杂志37.7万册 外社图书3.88万册 设立3个营业处和3个总经销处 省外合作同业超300家 [17] 文化教育产业 - 迁移新办多所中小学及大学 福建省9所高等院校集中于此 成立大量抗战文艺团体开展街头宣传 [22] - 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为民国三大最高音乐学府 师生创作《永安之夜》等抗战歌曲并巡回演出 [24][25] - 台湾省党部1943年迁入复兴堡办公 联合台湾义勇队等组织共同开展光复台湾工作 [27][29] 现代产业体系 - 形成"33211"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2024年实现产值407.03亿元 [39] - 汽车及零部件、竹产业、新型碳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列入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 [41] - 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 拥有"中国重汽福建海西汽车公司"等工业基地 [33][36] 生态旅游产业 - 打造全域森林康养业态 涵盖桃源洞—鳞隐石林、上坪天斗山居民宿等景区 [50][52] - 融合抗战文化、民俗文化、笋竹文化发展生态旅游 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 [45][46] - 通过竹博会评选"竹王" 发展竹林经济 建设石墨烯产业园推动绿色产业升级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