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沙进人退”到“路进沙退”:内蒙古穿沙公路的治沙智慧
中国新闻网·2025-08-30 19:24

穿沙公路建设成就 - 巴音—蒲圪卜穿沙公路全长16.81公里 将沙丘分割并形成治理新格局 [1] - 达拉特旗已建成穿沙公路544公里 直接推动生态治沙面积近49万亩 [5] - 内蒙古计划到2030年新建改建穿沙公路超6300公里 带动1200万亩沙地治理 [5] 治沙技术体系 - 采用"以路划区 分块治理 锁住四周 渗透腹地"的科学治理模式 [5] - 通过修路后扎草方格固定流沙 再种植耐旱耐盐碱植物实现沙丘固定 [2] - 草方格防沙技术于198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仍为国内最高治沙科技荣誉 [8] 经济社会效益 - 穿沙公路为光伏项目选址和设备运输提供便捷通道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5] - 当地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及光伏管护、治沙造林等工作实现增收 [5] - 公路建设使通行环境根本改善 彻底改变过去风沙阻碍交通的状况 [2] 模式推广与创新 - 穿沙治沙模式自1997年首条公路建成后已在内蒙古全境推广 [5] - 当前正推进公路建设、防沙治沙与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同步发展的新升级模式 [8] - 该模式旨在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可复制推广的中国方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