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化改革政策导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要素市场化改革定位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1] - 会议系统部署技术、土地、人力、数据、资本、资源环境六大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1] - 改革目标包括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3] 改革核心目标与当前短板 - 三大改革目标直指当前要素市场核心短板:价格扭曲、流动受限、配置失衡[4] - 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阻碍要素自由流动[4] 六大要素具体改革方向 - 技术要素改革强调激发创新活力 重点解决专利转化、产权保护、科创金融等痛点[5] - 土地要素改革突出集约高效配置 城乡建设用地改革和存量盘活将成为重点[5] - 人力资源要素改革突出引导合理流动 户籍和社保跨区域衔接或有新突破[5] - 数据要素改革突出加快培育和完善市场 基础制度落地或将提速[5] - 资本要素改革突出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与近期金融促进科技创新导向一致[5] - 资源环境要素改革突出健全市场制度建设 涉及碳排放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5] 改革实施路径与地区实践 - 会议释放多要素协同改革信号 避免单兵突进导致的制度摩擦[6] - 鼓励地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 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6] - 要素改革需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双向互动 东部试点数据跨境流动 西部探索生态资源交易[7] -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跨境数据空间依托数据合约技术解决电子病历互认问题 已在广州南沙落地[7] 改革影响与推进机制 - 要素市场化改革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效率与韧性[8] - 会议要求做好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 及时进行总结评估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8]
打好要素改革组合拳 激活统一大市场新动能
中国新闻网·2025-08-30 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