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海工装备产业通过发挥“链长制”优势,正致力于打造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聚集区,并成功将业务从海洋拓展至商业航天等新领域 [1][6] - 由山东海上商业航天发射技术有限公司全球首创的全海域智能发射回收平台“东方航天港”号,代表了海上航天发射技术的重大突破,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体现 [2][4] - 海上发射技术的进步正牵引一个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标志着“山东海工”品牌进入新阶段 [5][6] 山东船舶与海工装备行业表现 - 2024年山东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为469万、1187万、21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64%、49%,全国排名靠前 [2] - 行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在大型散货船、豪华客滚船、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海洋新能源及海上航天发射装备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6] - 全球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等一批海洋重器彰显了产业实力 [6] “东方航天港”号技术突破 - 平台是全球首创的全海域智能发射回收平台,创新提出“动态补偿发射”理论并研发“海基发射姿态实时调控系统”,将火箭发射时的晃动幅值控制在±0.1度以内 [2][3] - 平台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解决船箭接口装备问题,实现发射船与火箭的高可靠稳定连接 [3] - 采用智能化作业模式,显著压缩发射周期,在捷龙三号遥六任务中,全链条作业流程仅用时17个半小时 [4] 商业航天应用与未来发展 - “东方航天港”号能够满足在役和在研各型号大中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未来也可服务于中型液体运载火箭的发射回收 [4] - 公司与多家头部火箭公司的发射、系统级试车、回收试验等合作已进入项目执行排期,并正在推进新型液体火箭回收船建设 [4] - 商业航天的演进方向是高效可持续的航天发展体系,必然向海而生 [2] 产业链带动效应 - 海上发射领域的进步牵动高科技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向上游带动复合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5] - 向下游推动“卫星数据+人工智能”一体化应用,为自然资源、智能交通、应急管理、智慧气象、数字孪生城市等场景全面赋能 [5] - 一个“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5]
山东海工,从海洋跃向星空
大众日报·2025-08-31 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