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启动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期限为1年 覆盖23家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银行 12家股份制银行及多家消费金融公司 [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如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1] 银行贴息执行机制 - 银行普遍采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方式 贴息通常在还款日完成 [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符合条件的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约定利率的50% [2] - 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消费金额10万元 [2] 贴息申请流程 - 消费者需签署补充协议 部分银行要求线下提交消费用途证明材料进行人工审核 [3] - 银行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时自动贴息 未能识别的需客户提交发票等证明材料人工审核 [3][5] -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浙商银行 广发银行等均按此流程执行 [2][3] 消费金融公司贴息方案 - 蚂蚁消金主要对"花呗分期"付款场景贴息 因花呗本身有41天免息期 该活动正逐步开放 [4] - 全国超4000万商家支持花呗分期 贴息后用户享受1%利率立减 无需额外操作 [5] - 招联提供自动贴息和申请审核后贴息两种方式 自动贴息适用于受托支付业务 申请审核适用于自主支付业务 [5] 政策影响分析 - 贴息政策可降低消费信贷成本 优质客户实际融资利率将落于3%以内 刺激贷款需求 [6] - 每100亿元财政支出理论上可撬动1万亿元消费需求 杠杆效应显著高于消费补贴 [6] - 政策有助于提振消费和服务业信贷规模增长 同时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6]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开闸!我何时能拿到贴息?详解各机构贴息细则
新京报·2025-09-01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