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时报:中国汽车的第二个“弯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9-02 11:5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第一辆桑塔纳轿车驶下生产线,那是中德合资的产物,风头一时无两。那是"市 场换技术"的代表作。随后更多国际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合资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者。 弊端逐渐暴露。外方以保证汽车质量为由,对合营公司的技术研发采取了严格的控制策略,合营公司对 汽车没有修改权,所有国产化过程中的问题都需要经过外方批准。至1990年,中国几个主要合资品牌汽 车的国产化率最高为60%,最低不过13%,远远低于预期。 市场让出去了,技术却没有换回来。而且,跨国车企热衷将过时车型投放到中国市场进行倾销。于是, 技术被控制,市场被瓜分,利润被分走。中国汽车一度陷入茫然。 直到新能源汽车出现。避开传统燃油车技术壁垒,中国新能源汽车聚焦电动化、智能化(智能辅助驾 驶、车联网),以科技体验和性价比打破品牌认知惯性,快速抢占市场。而国外品牌受制于燃油车包 袱、供应链依赖和转型迟缓,被中国借助产业革命窗口期实现弯道超车。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从年产百万辆,到成为全球首个年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 家。曾经被诟病"低质廉价"的中国品牌,如今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独占鳌头。 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