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购潮退坡?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分别达27.10%和28.21% [2] - 腾讯、阿里巴巴和快手累计涨幅分别为45.26%、66.22%和73.52% [2] - 汇丰控股股价累计涨38.01% 友邦保险累计涨31.78% [3] 股票回购情况 - 前八个月港股回购总额1159.89亿港元 同比下降35.71% [2] - 腾讯以460.99亿港元回购居首 汇丰241.45亿港元 友邦176.93亿港元 [2][3] - 阿里巴巴在美股回购8.15亿美元(约63.61亿港元) 剩余193亿美元(约1506亿港元)额度 [4][5] 企业资本开支策略 - 腾讯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465.8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101.76% 全年预算约800-1000亿元 [3] - 阿里巴巴宣布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 另投500亿元布局消费领域 [5] - 腾讯回购价最高达620港元 但回购规模相对市值较小 [3] 金融股回购逻辑 - 汇丰等金融股通过回购和派息维持投资者吸引力 [6] - 传统金融股市净率持续下降 现金回报成为核心竞争力 [6] 市场估值与回购关系 - 港股主板平均市盈率持续攀升 回购活动随估值上升而回落 [7][8] - 2021年高估值时期回购显著放缓 当前估值回归合理区间 [8] - 回购规模变化反映市场"估值修复"与"资金理性"共振 [8] 未来回购展望 - 回购走向取决于估值持续性及企业现金流表现 [9] - 若市盈率突破12倍历史中枢 回购可能进一步收缩 [9] - 龙头企业现金流储备充足 中短期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