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活动的核心意义 - 2025年9月3日于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活动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1] - 习近平总书记宣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历史贡献与牺牲 - 中国抗日战争持续14年,约一半国土被侵占,930余座城市被占领,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 [2] -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1][2] - 伟大抗战精神包括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改变了民族面貌 [3] 国际合作与战后秩序 -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和主要战胜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创建者之一 [5] - 中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力促将民族自决原则列入《联合国宪章》 [5] -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30多亿人挣脱殖民枷锁,联合国会员国从51个发展到193个 [6] 当前国际形势与挑战 - 2025年被评价为二战以来冲突数量最多的一年,全球和平指数逐年跌破最低值 [15] - 冷战思维死灰复燃,地缘冲突升级外溢,国际上出现联合国失效、国际法失灵等声音 [15][16] - 人类面临和平与战争、对话与对抗、共赢与零和的重大抉择 [14] 中国的角色与倡议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战略引领 [16] -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出访55次,往访72国,接待外国元首超200人次,推动理念转化为实践 [13] - 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超过150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发展议题重回国际合作中心 [14] 多边主义与未来展望 - 联合国大会以149票赞成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以巴冲突方立即无条件永久停火,证明联合国仍是全球治理主要平台 [18] - 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团结合作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必然选择,世界是一艘命运与共的巨轮 [17]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引领国际社会走出时代困境、实现共同繁荣的大道正途 [11][14]
从伟大抗战精神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2025-09-04 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