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 - 2005年8月15日首次提出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 深刻揭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关系[2] - 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深度融合 形成植根中国大地的生态文明理论 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思想武器[3] - 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的思维定势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观 明确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性[4] - 将自然资本确立为生产要素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明确生态环境具有与资本 劳动力 技术同等重要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地位[5][6] 实践应用与制度创新 -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222个 较2023年增加19个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3微克/立方米 优良天数比例达87.2%[8] - 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210个重要湖库中水质优良湖库数量占比77.1% 较2023年上升2.5个百分点 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77.9%[8] - 2024年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超1亿亩 其中造林6669万亩 种草改良4836万亩 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 连续4年超90%[8] - 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互促共进 构建"经济反哺生态 生态促进经济"完整闭环 以绿色低碳循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9] -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以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 推行河长制 林长制等制度创新 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从末端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10] 国际影响与全球价值 - 为面临生态约束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发展借鉴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宣介中国生态文明之道[11] - 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二元对立 指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开展风电 地热 太阳能等绿色技术合作[12] - 形成丰富实践创新成果 如浙江安吉依托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将翠竹转化为"碳资产" 开创"竹子变票子 资源变资本"生态共富模式[13] - 引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超越"先污染后治理"西方现代化模式 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选择[14]
李宏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伟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9-05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