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铜器,还能绣出来(文化中国行·追梦)
人民日报·2025-09-06 06:22

付健正在绣制青铜器主题作品。 以上图片均为梁凯燕摄 江苏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绣品街的工作室里,绣郎付健正在忙活:银针轻点素缎,指尖翻飞如蝶,一件 古韵悠然的青铜器正被"搬"到一块轻薄的丝绸上,触摸绸面,仿佛还能感受到青铜器的斑驳。 苏绣一直是苏州地区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种,镇湖是苏绣的重要传承地,是众多苏绣人才追梦的地方。 38岁的付健从5岁开始接触苏绣,大学毕业后,他来到镇湖,开启追梦之路。 苏绣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何让它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付健一边工作,一边思考。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时,付健被馆藏青铜器后母戊鼎深深吸引:器身斑驳的铜锈散发悠悠古意。"是 不是可以让青铜器与苏绣结合,把国宝级文物'搬到'苏绣上?"付健说干就干。 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无人区",无论是技法还是色彩运用,都和传统苏绣有着天壤之别。 传统刺绣讲究精细,为了表现所绣对象的细腻灵动,需要使用细线。然而,用这样的线来绣青铜器,会 丧失立体感。 经过反复钻研,付健决定把两根线拢在一起,用这种"加粗线"来绣青铜器。此外,为了增强所绣青铜器 的立体感,付健还增加了刺绣的层数。反复探索之下,绣出来的青铜器逐渐立体、有了质感。 付健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