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热”背后的抗战精神赓续(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2025-09-08 06:16
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社会文化影响 - 电影《南京照相馆》通过展现照相馆保留的生活照 唤醒南京市民对历史记忆的关注[1] - 影片中普通人在战火岁月顽强生存的影像成为珍贵见证 引发公众情感共鸣[1] 南京市民寻根热潮的表现 - 许多市民走进南京市档案馆 通过泛黄户籍卡和登记照追寻家族脉络与抗战记忆[1] - 市民李先生查到太爷爷房屋被日本人强制征收记录 了解到家族艰难生存的过往[1] - 年轻一代通过寻根使抗日战争从课本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真实经历[1] 档案记录中的抗战精神体现 - 市民发现太爷爷捐出汽车行全部车辆组建抗战运输队[2] - 家庭档案显示祖辈曾冒生命危险为抗日队伍传递情报[2] - 这些记录展现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面对压迫不屈不挠 对家国忠诚的精神[2] 户籍档案的历史证据价值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户籍卡证明其作为见证人的历史身份[2] - 户籍档案成为民族不屈抗争的生存印记和重要历史证据[2] 私人记忆与民族历史的融合 - 家庭档案中躲避战火的迁徙记录或支援前线的实物证明使私人记忆与抗战史交织[2] - 家族史成为抗战历史组成部分 强化国家认同与归属感[2] 艺术与民间的历史传承 - 电影以艺术形式唤醒历史记忆 市民寻根以民间力量赓续抗战精神[3] - 年轻一代从家族记忆理解家国担当 抗战精神成为家庭传家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