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发展成效 - 北交所设立四年来持续优化功能 已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阵地 带来多维度根本性变化[1] - 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74家 总市值超9000亿元 中小企业占比近八成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3] - 北交所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82.85% 上半年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3.36亿元 同比增长6.01%[6] 市场功能与定位 - 北交所成功培育专用设备与高端制造 电子与半导体材料 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等多个赛道的高精尖企业[2] - 通过IPO和再融资扶持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突出贡献[2] - 填补了主板 科创板 创业板与新三板间的空缺 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多层次融资支持[3] 流动性改善 - 日均换手率稳步提升至7%-8% 今年前8个月日均成交额近300亿元 远超2024年不到100亿元的水平[6] - 流动性不足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北证50指数基金持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6] - 债券发行总量超13万亿元 形成股债双轮驱动格局[3] 投资者结构优化 - 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 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持股比例持续提升[7] - 形成机构投资者引领 专业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者群体[7] - 北交所主题基金规模超160亿元 机构投资者话语权增强[7] 主题基金业绩表现 - 北交所主题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近60% 最高超123%[8][9] - 自成立以来平均年化回报率达32% 远超同期沪指涨幅[10] - 业绩表现突出源于政策支持 产业趋势驱动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10] 投资策略与选股逻辑 - 投资需自下而上精选好公司 遵循好公司 低价格 拿得住的理念[12] - 重点关注业绩持续超预期公司 及入选北证50指数和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的双指数重叠企业[12][13] - 板块隐藏众多细分行业冠军 小巨人企业比例显著高于主板及科创板[12] 双指数时代发展 - 北证50指数与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推动市场进入双指数时代[3][15] - 双指数为公募基金产品创新开辟新路径 将推动ETF 指数增强等产品研发[15][16] - 有望推动市场从流动性改善到生态重构 加速高成长企业估值重塑[16] 市场挑战与建议 - 北交所整体规模较小 上市公司市值偏小 研究覆盖度不足[18] - 需引进更多高质量企业 优化发行上市机制 加快优质企业上市速度[19] - 需加强投研体系建设 信息系统完善及投资者教育[18][19]
北交所主题基金,最猛狂赚123%!
中国经济网·2025-09-08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