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道 企业“向死而生”的上海实践——上海探索破产审判优化营商环境调查(上)
解放日报·2025-09-08 10:00
记者 王海燕 王闲乐 盛夏时节,位于静安区的一处商业综合体内人头攒动,这里零售、教育、娱乐、餐饮、便民服务等 各种业态一应俱全,深受周边居民喜爱。 然而就在一年多以前,因产权方盛某公司背负巨额债务、资不抵债,商场内多处被贴上封条,一度 要被司法拍卖。承租的商户人心惶惶,很多都在考虑不再续租。最终让盛某公司和这座商场"起死回 生"的,竟是破产重整。 对破产制度,社会认知往往是"死亡",但实际上,作为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才是其 核心理念。"在此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对破产有误解,总觉得它就是一件坏事。"盛某公司总经理齐 先生说,现在他意识到,破产不仅不是结束,反而能给企业一次重生的机会。 正因如此,世界银行将"办理破产"作为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上海今年发布的营商环 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中,就有一条是"加快健全协调机制和线上平台,着力提升办理破产便利"。 以"破"为名,如何行"拯救"之实?2019年2月成立的上海破产法庭,是全国首批成立的三家破产法 庭之一。多年来,上海破产法庭的收案趋势增长非常明显。按案号数统计,2023年收4911件,2024年收 5050件,今年仍是高位运行。 庭外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