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四五”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自主保障油气安全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电力报·2025-09-08 17:27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油气行业在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上游投资、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产量当量三项关键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自主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 油气产量与自主保障能力 - 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 [3] - 预计"十四五"末石油产量有望超历史峰值,天然气产量将超过2亿吨油当量,推动油气产量当量站上4.2亿吨新高度 [3] - 原油年产量重上2亿吨并稳中有升,天然气年产量将达2600亿立方米左右,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2] - 上游投资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期间预计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约1.94万亿元,年均3870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8% [2] - 探明储量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期间预计全国累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石油70亿吨、天然气7万亿立方米以上,分别较"十三五"增长约43%、40% [2] 油气勘探开发标志性成果 - 原油产量时隔六年重上2亿吨,预计"十四五"累计新建原油产能1.05亿吨,2025年有望创历史新高达2.15亿吨,其中海洋原油增产量占全国70%以上 [5] - 天然气产量连续九年超百亿立方米增长,"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135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产量可达2600亿立方米,较"十三五"末增长35%,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比由39.4%提升至43.1% [5] - 深地塔科1井钻达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深井,在塔里木盆地高效探明富满、顺北两个地质储量规模超10亿吨的超深层大油气田 [5] - 在我国近海勘探发现五个亿吨级油田及全球首个千亿立方米级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海洋油气产量当量有望达9000万吨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37% [6] - 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地质储量超10亿吨级页岩油大油田,预计2025年全国页岩油产量可达780万吨以上,较"十三五"末翻两番,年均增速高达33% [6] - 大庆油田仍保持3000万吨规模稳产,累计产量已突破25.5亿吨,胜利油田持续保持2300万吨以上效益发展 [7] - 在全球率先发现煤岩气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预计2025年煤岩气产量将达40亿立方米,在河套盆地快速探明巴彦油田将建成200万吨生产能力 [7] -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产量当量将超过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亿吨级油气生产盆地 [8] - 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有望突破770亿立方米,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8] - 新疆地区"十四五"末油气产量当量将超6700万吨,坐稳全国最大油气生产省区地位 [9] 科技自立自强支撑 - 创新完善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气成藏理论、煤岩气成藏机理等油气地质理论 [11] - "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等"深地利器"助力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 [11] - 水平井优快钻完井、体积压裂、立体开发等技术支撑非常规油气快速建产,三元复合驱、二氧化碳混相驱等技术促进东部老油田持续稳产 [11] - 成功研发地震处理、地震解释、测井处理解释三个勘探领域专业模型,建成国内首个海洋工程装备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 [11] 体制机制改革 - 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全面放开,推动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加速培育上游多元主体市场体系 [13] - 中央油气企业持续加大内部矿权流转,推动河套盆地巴彦探区、四川盆地合川探区获重大勘探突破 [13] - 探索形成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一全六化"工程方法论,在吉木萨尔、庆城、古龙等页岩油项目成功应用 [13][14] - 持续加大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力度,财税政策精准发力,高效助力油气增储上产 [14] 油气与新能源融合 - 以"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为主要技术路线,因地制宜加快油气田周边新能源开发利用 [16] - 运营CCUS/CCS项目94个,预计到"十四五"末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1500万吨,驱油量500万吨以上 [16] - 持续推动松辽、鄂尔多斯、渤海湾、准噶尔等盆地CCUS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零碳/负碳产业集群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