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行星防御系统战略规划 - 中国科学家在第三届国际深空探测会议上首次公布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全面计划 呼吁全球合作保护地球安全[1] - 该战略概念涵盖监测预警 在轨处置和系统响应三大方面 目标是建立综合性的近地小行星探测与防御体系[3][4] - 系统包含天地协同的集成监测预警网络 可实现精准警报和常态化运行[4] 中国小行星防御能力建设进展 - 国家航天局2006年启动近地天体调查计划 2022年白皮书明确要求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7] - 已部署系列观测设备:紫金山天文台1米望远镜 冷湖2.5米广域巡天望远镜 兴隆2.16米望远镜 丽江2.4米/1.8米望远镜[9] - 天问二号探测器于2025年5月29日成功发射 将对2016HO3小行星采样返回并探测主带彗星311P[7] 国际合作机制与反响 - 中国通过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IAWN)和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SMPAG)参与全球协作[10] -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肯定会议主题时效性 强调小行星兼具科学价值与风险机遇双重属性[11] - 国际深空探测协会(IDSEA)2025年7月在合肥成立 将组织国际学术活动并培育全球航天人才[14] 深空经济发展前景 - 深空探测实验室提出资源利用 互联网 能源 生物 交通 智能技术 建筑 旅游 安全 文化创意等十大重点领域[17] - 近地小行星富含铁 镍 铂族金属和稀土矿物资源 部分含水天体可支持推进剂原位生产降低深空任务成本[19] - 美国 日本 卢森堡等国已立法授权开发太空资源 深空经济呈现向天体资源开发利用拓展的特征[18] 国际社会评价与合作倡议 - 中国承诺通过IAWN平台共享观测数据与研究成果 欢迎各国联合开展地基监测 载荷搭载及数据共享[12] - 国际宇航联合会执行主任强调小行星防御需全球协作 深空探测实验室等机构可发挥重要协调作用[15] -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行星委员会副主席称赞中国为新兴国家提供参与嫦娥任务载荷搭载的太空机遇[21]
Chinese scientists unveil blueprint for asteroid defens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call for int'l collaboration
Globenewswire·2025-09-08 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