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这行当讲究的是规矩,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北京青年报·2025-09-09 00:23

京津冀青年匠师培养项目概况 - 项目由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开展,旨在联合培养青年文物修复师 [1][2] - 自2023年起已连续举办3次联合培训,共有100余名京津冀三地一线优秀青年匠师参训 [1][2] - 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实操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正成为全国文物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标杆范式 [3] 培训资源与专家构成 - 由北京乐石文物修复中心提供标准化修复工作台及陶瓷、书画修复的标准化实验室 [3] - 由北京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科研与实验基地承担理论授课与高端设备共享(如木材含水率检测仪、光谱分析仪) [3] - 三地联合组建"文物修复专家资源池",涵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校教授、一线技术骨干 [3][18] 培训核心内容与原则 - 培训内容强调文物保护法解读及国家文物局修缮标准等"共性"知识,确保修复核心原则与法规高度统一 [4] - 培训重点包括木作、瓦作、油作、彩画作四作的实操,以及陶瓷、纸张书画等文物修复技艺 [3][18] - 当前培训以"基础技能"为主,强调先扎深传统手艺的"根",再谈创新 [16] 区域技术特点与互补效应 - 京津冀三地青年工匠技术特点存在差异:北京学员在官式建筑修复方面更熟练,河北保留大量地域特色工艺,天津修缮近现代西洋建筑经验丰富 [4] - 通过联合培训,三地工匠能够互相交流,用共性培训补短板,提升区域整体专业水平 [1][4] - 协同发展促使三地工匠流动日益频繁,培训旨在拉齐技术水平,使工匠到各地都能"拿得出手" [4][5] 培训成效与学员成果 - 学员在培训中找到安全新材料,如两种无刺激性气味、凝固时间在3分钟内的环氧材料,解决了瓷器修复易出现缝隙的问题 [8] - 学员汪莹带领4名学生参加北京市文物修复大赛瓷器修复项目,获得评委肯定,名次较上一次参赛有明显提升 [8] - 学员伊文龙在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中,其修复的墀头墙砖料线条稳健,弧形"博风头"无劈砍痕迹,获得裁判好评 [13] - 学员李亚强在培训后掌握了冰裂纹窗户修复工艺,并引入摇臂机、砸铆机等机械工具,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15][16] 项目长远目标与制度构建 - 项目可推动三地文物修复师技术互通和资格互认,参与学员已获三地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 [1][17][19] - 长远目标是构建人才、技术、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协同发展体系,为行业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平台 [1][19] - 专家建议培训应形成制度化机制,并从社会层面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古建工匠行业,解决实操类工匠短缺问题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