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支持符合条件的赛事纳入奥运会积分赛体系[3] - 推动道路 水域等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 科学核定赛场安全容量提高可售票数[3][4] - 发展低空运动 航空模型运动 模拟飞行等低空活动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支持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范围[5]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支持开设体育用品首店 举办首发首秀活动[5]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鼓励利用工业厂房 商业用房 仓储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7] - 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舞蹈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品牌活动[8] - 鼓励工会使用会费支持职工体育健身或观赛 各地可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 消费满减 积分兑换等优惠举措[8] - 加强学校体育教练员队伍建设 以足球篮球排球等公益性青少年赛事为重点推动青少年掌握运动技能[8]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 - 加快助企惠企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推动补链延链强链[10][11] - 发挥进博会 广交会 服贸会 消博会等平台作用深化体育领域交流合作[12] -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举办体育赛事 开展体育产业主题交流活动[12]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 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 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开展丰富产业业态[14] - 探索实施区域一体化体育消费惠民措施和便利服务 举办区域性体育消费促进活动[14][15] - 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提升数字化水平[15]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 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推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适度扩大体育专业学位招生规模[17] -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加强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 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17] - 出台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持续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推动户外运动设施全民健身中心等场地建设[18]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19]
权威数读|目标7万亿元!体育产业有“新部署”
新华社·2025-09-09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