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秋日田园满满“科技范儿” 铺展丰收画卷
央视网·2025-09-10 18:31

浙江长兴:鮰鱼开捕 日产量达15000斤 在大安市龙海片区万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农户们正进行最后一次飞防作业。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通过使用有机硅新材料改良剂和抛撒有 机肥等生物治理技术,实现了当年改良、当年种植的突破。 白露时节,浙江各地的鱼塘进入丰收季。在长兴,经过近半年精心养殖的鮰鱼开捕,日产量达15000斤。 一大早,鱼塘边已是一幅紧张而忙碌的场景。养殖户身着防水服下到水中,合力拉动百米长的围网,向浅水区收拢。随着网口逐渐收紧, 千尾鮰鱼在网中翻腾跳跃,水面浪花飞溅。 央视网消息: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在金秋时节,大安市10万亩盐碱地已是稻浪翻滚、虾蟹满塘。 不仅如此,今年,大安市还创新盐碱地利用模式,让稻、蟹、虾在这片土地上实现共生。眼下,虽然水稻没有进入收获季,但稻田里的螃 蟹已经丰收了。 不只是螃蟹丰收,在大安市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盐碱地里的20万尾小龙虾也即将上市。 据了解, 大安市今年新增的1200亩现代化小龙虾设施养殖已产出虾苗4200万尾,预计产值达2500万元。这种"一田多效、一水多用"的生 态农业模式,既改善了土壤环境,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盐碱地变成了"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