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达60项,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日报·2025-09-11 08:18
文物保护与安全 - 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和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有效实施[2] - 文物保护立法实现重要突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文物事业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2] - 科技引领作用日益明显,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手段广泛应用,大幅提升文物风险监测预警能力[3] 博物馆事业发展 - 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以上,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4] - “十四五”时期全国博物馆新增藏品889.2万件/套,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博物馆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4] - 为应对“博物馆热”和“预约难”,行业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增强供给能力和服务质效[5] 国际交流与世界遗产 - 中国拥有世界遗产6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1项,目前有“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遗工作稳步推进[6] - “十四五”时期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6] - 举办文物进出境展览和交流活动300余场,推出“秦汉文明展”“丝绸之路”等知名外展品牌[6] 考古研究与科技创新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7] - 考古发掘方舱、移动实验室等专有装备达世界先进水平,南海西北陆坡沉船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7] - 我国牵头发起世界丝绸互动地图等国际文物科技合作计划,吸引国际学术界广泛参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