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假充真、销售过期食品……这些案例警示切勿在校园餐上动歪脑筋
新华网·2025-09-11 15:33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孩子健康成长,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动了歪脑筋,从校园餐里"夺食"。最高人民法院11 日发布8件涉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震慑涉校园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 据介绍,这批案例涉及食材供应商、供餐饭店、食堂经营者、监管主体等,涵盖从食品标签、保质期到 伪劣食材、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类型的涉校园食品安全案件,展现人民法院切 实维护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定决心。 罗某用鸭脯肉卷冒充肥牛卷销售至大学餐厅等餐饮机构,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某地校外供 餐饭店滥用亚硝酸盐造成学生集体严重食物中毒,法院依法判处饭店经营者侯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 金……人民法院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对"以次充好"、滥用食品添加剂、销售过期食品等行为予以 严厉处罚。 除了校内食品安全,孩子们放学路上常买的"小零食"也不容忽视。 2025年4月,颜某在接未成年子女放学时,在学校附近某超市花费4元买了1袋零食,发现已经过期后遂 起诉请求超市返还货款4元,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000元,经法院判决予以支持。 案件审理法官表示,中小学生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判别力较弱、维权意识相对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