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内地大尺寸显示面板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增至约25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增至约27.2亿元,2028年进一步增至约29.3亿人民币 [1][3] - 2024年市场需求量增至约10.8亿颗,预计2025年增至约11.3亿颗,2028年增至约12.6亿颗 [3] - 2022-2024年间市场规模增长率分别为-4.4%、-11.8%与7.8%,市场需求量增长率分别为-2.9%、-8.9%与8.7% [3]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高世代LCD产线(G10.5/11及G8.5/8.6)规模化量产提升大尺寸面板供给能力,直接拉动对大电流、多通道、高集成度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 [2] - G8.7等高世代OLED产线加快建设与量产突破,加速OLED技术在中大尺寸领域渗透,推动芯片向高精度、低噪声、动态功耗调节方向发展 [2] - 高端显示技术迭代和新能源车智能化渗透,使中大尺寸面板电源管理芯片持续驱动行业创新与增长 [1] 技术发展趋势 - 高集成度的二合一(PMIC与P-Gamma集成)与三合一(进一步融合Level Shifter)PMIC方案已成为主流,可简化电路设计、节省PCB空间并降低系统成本 [4] - 集成方案具备高精度电压输出、快速负载响应及多通道配置能力,可灵活支持从HD到UHD高刷等不同分辨率,并契合窄边框GOA技术需求 [4] - 以55寸4K电视为例,采用集成PMIC仅需一颗芯片即可实现传统设计需多颗芯片的功能,展现出显著性能与成本优势 [4]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内地大尺寸显示面板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采购金额排名前三分别为集创北方(市占率25.2%)、联咏科技(市占率16.0%)和立锜科技(市占率11.3%) [5][6] - 集创北方与联咏科技通过技术积累、精准定位和深厚客户绑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立锜科技市占率从2021年的20.6%降至2024年的11.3% [6][8] - 市场呈现“强者恒强”的寡头竞争格局,头部厂商优势扩大,行业进入壁垒提高,中游厂商竞争激烈份额波动明显 [8] 主要厂商分析 - 集创北方拥有显示领域全产业链产品线,提供包括驱动芯片、触控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便于其PMIC产品与自家驱动芯片进行协同设计和优化 [6] - 集创北方市占超越联咏科技,主要得益于国产替代战略红利,与京东方等本土面板巨头深度绑定,凭借快速的本地化服务响应速度及在Mini LED等新技术领域的精准卡位实现份额扩张 [7] - 联咏科技作为中国台湾地区显示驱动芯片设计龙头,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拥有深厚积累,其PMIC业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自家驱动芯片的捆绑销售策略 [7]
CINNO Research:2024年中国大尺寸显示面板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近25亿元
智通财经网·2025-09-11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