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淀去年实际利用外资17.66亿美元,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
新京报·2025-09-11 20:43

利用外资与项目落地 - 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7.66亿美元,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 [1] - 截至2025年8月累计新增"两区"项目2982个,落地出库项目2097个,外资项目入库出库数量均列全市首位 [1]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五年来共形成98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4项向全国复制推广,9项向全市复制推广 [3] - 102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完成28项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赋权 [3] - 2025年已陆续发布10余个涉及产业、金融、国际化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文件 [3] 产业发展与集群优势 - 人工智能领域现有企业超1900家,备案大模型全市占比66%,人工智能集群上榜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7]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3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占全市40%以上 [5][6] - 2024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总营收2448亿元,占全市31.2% [7] - 医药健康领域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产业 [7] 创新要素与资源集聚 - 人才资源总量超200万人,全市占比约1/4,两院院士646人,全国占比35.8% [7] - 发布规模100亿元的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基金总规模增至200亿元,全国首批首只央企创业投资母基金规模300亿元落地 [8] - 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260家,居全国地级市(区)首位 [8] - 全国首个高端数据标注示范基地揭牌,已有9个业务场景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7] 营商环境与企业服务 - 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全程"零材料",餐饮企业审批时限平均压缩80% [9] - 截至2025年8月科技型企业存量13.73万户,居全市第一 [9]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连续多年位列全市第一,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9.9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5倍 [9] - PCT专利申请量2024年达5636件,稳居全市首位 [9] 平台建设与基础设施 - 中关村综保区一期12万平方米关键基础设施已落成,包括创新研发主楼、查验平台和保税仓库 [13] - 构建由企业加速驿站、"人才E+"工作站、离岸贸易服务中心等组成的科技服务体系 [4] - 为企业提供千套高品质国际人才公寓及教育、医疗、出行资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