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贵州龙里县推广山地丘陵农机—— 机收划算,这笔账“老把式”算得清楚(秋收进行时)
人民日报·2025-09-12 05:54

稻田黄澄澄,稻谷沉甸甸,机器声轰隆隆,履带印迹一道道,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没想到,还能更快。去年9月,梁士高开了农机来,一亩地从收割到脱粒,仅用半小时。"用机子一亩 100元,一亩地能打1000多斤稻谷,还省去人工脱粒的时间,连稻谷秆儿都直接打碎,撒在田里做肥 料,怎么都比人力划算。"老罗盘算得清楚。 这算盘在他心里已经打了好一阵子。5年前,县里就推广水稻收割机,像许多村民一样,老罗也犹豫。 一来,"巴掌田""鸡窝地",机器能不能倒腾开?二来,农民把粮食看得重,万一机器收不干净,还易掉 谷子,实在心疼。"后来算明白了,说是机收浪费谷子,其实用镰刀割,也容易掉土里,这跟水稻的成 熟度有关。"老罗说。 在梁士高看来,机损率也和收割技术有关。去年8月,镇里免费组织水稻收割机培训,跑运输的他免费 学了半个月,回来给老罗每收一亩地,掉地里的谷子得有100斤左右。 今年,梁士高的技术愈发娴熟,来回穿梭不用说,遇上1米高、45度陡的斜坡,垫块自制铁板,也能轻 松越过。收一亩地仅用15分钟,掉落的谷子约80斤,一旁的老罗频频点头。 "丘陵山地,开农机有讲究,合理规划路线是关键。先从中间收,走直线、少打弯,毕竟地块小,一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