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热议)
人民日报·2025-09-12 06:21
学校课后服务现状与挑战 - 课后服务存在结构性时间差问题,部分服务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仍不匹配[1] - 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被指“只是看着写作业”[1] - 校车服务安全管理、社区托管点专业师资与稳定经费保障是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1] 学校课后服务优化方向 - 学校课后服务应从“时间填充”迈向“量质齐升”,开展科普、文体、艺术等多样化活动[2] - 上海宝山区实现97所公办民办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分时段安排作业指导和特色课程[2] - 黑龙江哈尔滨花园小学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开设100余门类特色“种子”课程[2] 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 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拥有丰富场地和课程资源,将其导入日常托管服务潜力巨大[2] - 青少年文化宫等机构在暑期开设的托管课程有日常化社区化趋势[2] - 社区可联动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机构及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引入专业力量[2] 家长参与及行业协同 - 家长应积极参与家校沟通,理性选择课后服务项目并及时反馈诉求[3] - 家庭层面可尝试组建邻里“互助小组”轮流照看孩子并组织学习活动[3] - 行业需写好“家校社协同”文章,将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和家长参与力量整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