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不顾川流不息的车辆 马路岂能成为短视频直播秀场
中国新闻网·2025-09-12 08:44
行业现象概述 - 短视频和直播行业中存在以公共道路为背景进行拍摄的普遍现象,拍摄行为包括在机动车道骑行拍摄、车辆并行对话演绎、夜间实线穿梭及直接站立马路中央等[1] - 社交平台上的“公路拍照教程”对此类行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例如某摄影博主发布的教程点赞量突破10万,其安全建议仅为“避开高峰期,小心点就没事”[2] - 此类行为将公共道路视为个人表演或流量获取的场所,其本质是以非通行为目的的活动,会打破交通流平衡并危害公共安全[2] 商业模式与规模 - 马路拍摄已从个人行为升级为有组织的商业活动,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提供“公路约拍”服务的个人和工作室[4] - 部分工作室推出“隧道夜景套餐”、“大桥日落套餐”等商业化产品,并明确承诺“安排专人望风,确保拍摄安全”[4] - 电商平台上的摄影工作室每月能承接20至30单以马路为场景的订单,客户多为网红、模特等群体[5] 行业驱动因素 - 流量经济是此类乱象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拍摄者公共安全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5] - 直播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促使主播为留住观众而做出更危险行为,例如突然冲到马路中间或拦截车辆[3] - 平台算法推荐机制过度关注流量,间接推动乱象发展,观众对违法行为的追捧和打赏也起到推动作用[3] 治理与监管建议 - 建议通过地方性法规明确定义并禁止在特定区域从事拍摄等非交通活动,提高罚款额度并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6] - 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使监控系统能自动识别道路异常停留行为,并采用电子围栏技术在危险路段中断直播功能[6] - 平台应畅通举报渠道并对违规内容24小时内处理,优化算法机制将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排除出流量推荐范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