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从“植棉禁区”到“天下棉仓” 数字棉田织就新“丰景”
中国新闻网·2025-09-12 13:51
今年78岁的陈学庚,是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扎根边疆基层一线,连续从事农机 研究和推广工作已有58年。如今,陈学庚下田的习惯,已经保持了半个多世纪。"不跟着到地里走,就 研制不出好农机。"陈学庚说。 中新社新疆石河子9月12日电 题:从"植棉禁区"到"天下棉仓" 数字棉田织就新"丰景" 作者 王莹 田敏娜 天山脚下,金秋白浪。9月,新疆进入棉花采收季。在这个棉花生长收获的关键节点,陈学庚时常需要 飞往几千公里外的河北、山东等地,对他指导的棉田进行技术把关,但他的工作重心始终在新疆的棉田 里。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这不只是一句赞誉。"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毛旭 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棉花产量占全球近四分之一,国内90%以上的棉花产自新疆。目前,新疆棉花产 业的机械化、数字化技术也正在走向海外,尤其是气候条件相似的中亚地区,2024年新疆棉花种植技术 在乌兹别克斯坦应用示范并落地。 望着即将丰收的棉田,陈学庚依然忙碌其中。那是他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的"银海",也是新疆农业现代化 进程的缩影。他说,未来,优质新疆棉不仅要有更高产量、更优品质,还要构建良种、良法、良机协同 的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