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内蒙古能源集团通过创新班组管理模式 强化安全生产和效能提升 实现技术 管理和文化三维赋能 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运营成果 [1][2][3] 技术管理创新 - 运行班组采用科技与人文结合管理模式 实时监控机组参数(如再热汽温566℃ 振动值0.03mm)确保能源枢纽稳定运行 [1] - 组建跨班组技术攻关小组 优化蒙西电网调频策略 连续11个月创效3545.8万元 通过节水技改节约成本88万元 [1] - 推行集团首套"精益检修管理平台" 实现检修作业全要素标准化和流程化 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 [2] - 电建集团项目部创新"理论授课+有奖竞答+现场考核+问卷调查"培训模式 确保295名新进场人员100%合格上岗 [3] 安全生产体系 - 构建立体化防护体系 实现机组连续安全生产820天 重大操作正确率和隐患闭环整改率均达100% [2] - 严格执行"三层晨会体系" 累计开展班组级站班会150余次 通过"三查三交"机制强化风险管控 [3] - 实施"小缺陷不过班 大缺陷不过夜"原则 缺陷处理全流程责任到人 消缺率达100% [2] - 高风险作业(如风机吊装)采用"线上+线下"双重管控 通过视频监控和现场巡查及时消除隐患 [3] 组织与文化赋能 - 全面施行"党员责任区"制度 形成"党员带头查隐患 全员参与筑防线"格局 [1] - 打造安全文化传播体系 通过事故案例宣讲等教育方式深化安全理念 [1] - 聚焦"师带徒"传承与仿真机实战演练 精准设计机组跳闸等故障场景 提升人员应急能力 [2] - 推进星级班组建设 各班组每周自查评以实现持续改进 [2] 行业标杆成果 - 锡林热电公司1号 2号机组在全国火电机组能效对标中分获3A级和4A级优胜机组 成为集团首个"双机同登榜"发电企业 [2] - 电建集团在火电与新能源工程项目中实施标准化管理 使班组成为安全生产的"坚固堡垒" [3]
内蒙古能源集团:激活班组“细胞”筑牢能源保供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