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与修复 - 重庆汉丰湖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鸟类种类从2010年的144种增至2024年底的243种,候鸟数量从5000余只增至21000余只[4][6] - 2024年,中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25%,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8]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治理黑赖沟孔兑,有效切断沙漠蔓延路径并缓解泥沙入黄压力[10] - 浙江坛头村投入1400余万元进行环境整治,清淤70余万立方米、清理垃圾500余吨,使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3万元增至2024年的3.5万元[12] 新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 - 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在2024年达到1.35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13][16] - 重庆华峰化工实现氧化亚氮催化分解技术突破,分解率最高可达99%,单套装置年减排氧化亚氮4.62万吨,相当于减排13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16] - 浙江梅林村发展渔光互补项目,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11万元[17] 绿色产业与科技创新 - 浙江蓝景科技通过加工塑料瓶、废弃渔网等海洋废弃塑料,实现“蓝色循环”并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18] -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壮大,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8.9万辆,同比增长25%[23] - 内蒙古阿拉善盟发展梭梭林与肉苁蓉相结合的林草产业,2024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碳汇交易额突破3300万元[23] 区域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 - 浙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地区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1.1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超9万亿元[3][21] - 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13][16]
循绿而进 向绿而兴——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中感受绿色转型脉动
新华社·2025-09-12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