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实力与支出成效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2] - 2024年有7个省份财政收入超5000亿元,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16个省份财政收入比2020年增长20%以上 [2] 民生保障投入 - “十四五”以来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2] -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80元增加到700元,全国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20%左右 [2]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由2021年的1.9万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9.6% [3] - 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人次达5.6亿,减少群众垫付资金5900亿元 [3] 财政宏观调控 - 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2025年进一步提高到4% [4] - “十四五”时期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4][5]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 [4] - 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4] 扩大内需与战略支持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过5000万人 [5] -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5] - 截至2025年8月底,国家财政共拿出约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5]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两重”建设 [5]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十四五”时期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4% [6] - 基础研究累计投入达到7300亿元,年均增长12.3% [6]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十三五”期末的2.41%提高到2024年的2.68%,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 [6] 债务管理与风险化解 - 截至2024年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 [7] - 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 [8] - 截至2025年8月底,一次性增加的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累计发行4万亿元,各地置换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可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 [7] - 2025年安排8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支持地方用于化债 [7]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4%(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2025-09-13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