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变”与“不变”
人民日报·2025-09-14 05:50
图为赖少其中国画《清凉台晚凉》。 今年是赖少其先生诞辰110周年,广州艺术博物院的"造化为我——赖少其与现代山水画创作研究展"如 约而至。明末以降300余年山水画大家的作品、同期艺术家作品与赖少其的创作并置一堂,开启一场跨 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探寻着传承与创新的永恒命题。 10年前,我任广东美术馆馆长时,策划推出了"大道之道——赖少其诞辰百年作品展",以广东美术馆全 馆展示空间,为这位20世纪杰出艺术家铸就宏大艺术殿堂。而今两馆两场展览,以10年期的遥相呼应, 成为解读中国山水画"变"与"不变"的最佳注脚。 初遇赖少其的艺术是在1980年的大学时代。我从黄山写生归来,正踌躇于山水画课程的作业是以传统语 言绘制还是以当代语言创作时,偶见赖少其画的鼓浪屿——那种用笔墨捕捉物象呼吸的观察视角和传统 与当代相结合的笔墨语言,竟与我对黄山的体悟不谋而合。我借鉴其法完成作业,作品获全班最高分并 留校。"赖少其"这个名字从此深植我心。今日在"造化为我"展厅,面对赖少其众多"以心观物"的作品, 方悟这份共鸣源于他对山水画"变"与"不变"的洞察——无论笔墨语言如何变化,都始终守着"写山水精 神之性"的内核。 2001年,我从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