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线调研丨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一张帮扶名单说起
央视新闻·2025-09-14 11:45

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措施 -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截至7月底未就业的1294名高校毕业生开展服务攻坚行动 通过基层社区 街道 就业服务外包公司及区级部门紧密配合进行摸排[1][2] - 经过一个多月摸排 589人已就业 剩余705人中60%~70%有求职意愿 10%处于见习期 人社部门通过归类毕业生意愿并定期推送岗位 同步开展建群工作与信息摸排[4][5] - 当地建立153家见习基地作为职场过渡平台 提供每月1300元见习补贴(最长一年) 企业留用毕业生后可申请社保补贴 一年减少人力成本200多万元[20][23][25] 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 部分毕业生因专业技能不匹配(如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编码能力弱于计算机专业)或缺乏对口工作经历导致求职受阻[11][13] - 家长倾向子女选择稳定工作(如考编 机关单位或央国企) 部分毕业生因考公考编执念出现"缓就业"现象[13][15][16] 就业支持服务实施 - 人社部门提供"1131"帮扶机制:建立实名帮扶台账 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 1次职业指导 3次岗位推介 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20] - 开展下沉社区服务(如莲花街道"莲心服务站"院坝会) 组织心理辅导老师 职业规划师及已就业毕业生分享经验 提供简历制作与岗位适配指导[8][9][17] - 通过协调企业面试机会 鼓励参加见习积累经验(如综合管理员岗位) 半个月内帮助705名未就业学生中130余人实现就业[2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