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观点 - 中国上市公司正从国内敞口转向全球敞口 制造环节企业将份额转化为定价权 传统国内库存周期分析框架已不适用市场基本面评估 [1] - 行情驱动力主要来自理性机构资金 聚焦高景气产业趋势或可持续现金回报资产 需以全球敞口视角评估基本面和流动性匹配度 [1][2][4] 行情特征分析 - 6月以来涨幅最大的15家龙头公司中12家为出海逻辑 涉及海外AI链 创新药BD 全球定价资源股 优势产业出海等领域 [2] - 海外需求导向企业2025H1业绩明显强于内需主导企业 TMT板块内部分化显著 [2] - 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中高净值客群和企业客户 通过量化 主观多头私募等专业化机构或产品入场 机构化特征明显 [2][4] 基本面转型趋势 - A股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从12.6%提升至2024年19.4% 2021年后加速提升 市场向全球需求主导转型 [3] - 加速出海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超10%)利润率和ROE持续修复 向海外业务收入占比60%以上公司靠拢 [3] - 中国制造业全球份额竞争力逐步变现 体现在算力链 机械 游戏出海 创新药出海等领域 全球定价品种表现突出 [3] 流动性及换手率分析 - 2024年全A日均换手率1.91%为2012年以来次高 最低日换手率1.2%超过2015年水平 [6] - 8月以来全A日均换手率2.56%处于历史偏高位置 双创板块换手率提升显著 创业板50达4.12% [6][8] - 合理日均成交额预估为1.6-1.8万亿元 对应换手率1.7%-1.9% 电子 有色 军工等行业交投活跃度明显提升 [7][8] 行业配置策略 - 坚守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框架 聚焦资源 消费电子 创新药 化工 游戏和军工行业 [1][9] - 消费电子关注端侧AI代工链机会 包括算力芯片和通信模组 资源板块关注稀土 钴 钨等具有持续定价能力品种 [9] - 军工板块军贸出口放量为利润率和成长性核心突破口 十五五期间或有重大突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