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米”(财经观)
人民日报·2025-09-15 06:03

工作机制核心观点与成效 -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协同性、覆盖面和精准度发力,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1] - 截至6月末,各地依托工作机制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银行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 [1] 协同性发力 - 机制通过央地协同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生态体系,在国家层面由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银行机构协同参与 [1] - 在地方层面建立省、市、区县三级工作机制,以区县作为"主战场"并设立工作专班,保证政策一致性并赋予地方灵活性 [1] 覆盖面发力 - 各地依托市场监管、工信、税务等部门数据,将走访企业清单拆解发至乡镇、街道或社区,将机制融入基层治理加快摸清企业状况和需求 [2] - 充分调动基层力量,合力搭建银企对接桥梁 [2] 精准度发力 - 依托机制新发放的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达32.8%,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帮助金融机构为轻资产小微企业精准"画像" [2] - 机制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有助于加大对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的资源倾斜,优化信贷结构 [2] 未来优化方向 - 依托机制加快完善地方信用数据平台建设,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企业信用信息,降低融资风险 [3] - 借助机制央地协同优势,将更多小微企业政策措施纳入机制框架统筹执行,例如嵌入无还本续贷政策、增列外贸板块 [3] - 以机制为抓手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指导企业信用修复、规范财务管理,协调解决土地、环保、征信等困难,激发有效信贷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