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年轻人爱看的越剧(文化中国行·Z世代青年的文化担当)
人民日报·2025-09-15 06:03
核心观点 -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新编越剧《我的大观园》全国巡演几乎场场爆满 实现"火出圈"效应 [1] - 青年演员张亚洲通过角色创新和表演形式突破 推动越剧在年轻群体中的受欢迎度提升 [1][2] - 传统戏曲行业通过现代题材改编和沉浸式演出形式 实现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播价值 [1][2] 演出市场表现 - 《我的大观园》全国巡演几乎场场爆满 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1] - 现代题材越剧《钱塘里》通过造型和表演创新 增强现实题材剧目的真实感 [2] - 传统剧目《新龙门客栈》《吕布与貂蝉》《打金枝》通过青年演员重新诠释 持续获得观众认可 [2] 艺术创新实践 - 《我的大观园》采用老年贾宝玉视角和清唱开场形式 创造沉浸式观演体验 [1][2] - 现代戏表演突破传统程式 通过观察生活细节重塑表演体系 [2] - 演员通过剪短发等外形改造 增强现代题材剧目的真实性和代入感 [2] 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 - 青年演员通过持续磨炼表演技巧 成功塑造多个深入人心的角色 [2] - 扎实基本功训练保障演出质量 有效应对舞台突发状况 [2] - 行业新生代追求原创大戏创作 体现戏曲演员的艺术追求目标 [3] 行业发展趋势 - 越剧受众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 年轻观众喜爱度持续提升 [1] - 传统戏曲通过现实题材改编和形式创新 实现艺术形式的"破圈"传播 [2][3] - 沉浸式演出形式成为传统艺术当代化传播的重要路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