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苦再难也能坚持下来”(守望·野生动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人民日报·2025-09-15 06:03

文章核心观点 - 报道聚焦于西宁野生动物园兽医院团队对雪豹等野生动物的专业救护、治疗与康复工作,展现了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实践与进展 [9][10] - 通过“凌小蛰”、“凌小芒”等雪豹的具体救护案例,体现了保护工作的专业性、艰巨性以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11][12][16] - 强调了新技术应用(如卫星项圈)和跨团队合作(如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对提升保护工作水平的积极影响 [14][17] 野生动物救护实践 - 西宁野生动物园兽医院承担全省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设施完备,包括独立的化验室、手术室、康复隔离场等 [13] - 救护工作无固定时间,团队需随时响应,例如赵海龙曾赶往现场对雪豹“凌蛰”进行麻醉救护 [13][14] - 团队在雪豹麻醉技术上精益求精,通过对照试验成功筛选出适宜雪豹的麻醉药物组合 [17] 雪豹救护案例详情 - 雪豹“凌小蛰”于2025年3月5日获救,送达时体重不到20斤,存在低温、脱水、骨折、肝功能异常等多重问题 [11] - 经过20多天治疗,“凌小蛰”主要生理指标基本恢复,并从躺卧进食进步到自主爬行,展现了顽强生命力 [11] - 雪豹“凌小芒”于2025年6月5日被接至动物园,无严重外伤,主要因年幼无法捕猎导致营养不良 [12] 保护成效与公众教育 - 西宁野生动物园自成立以来共收容救护62种2200多只野生动物,其中近三分之一(约733只)成功恢复野外生存能力并放归 [18] - 动物园通过视频平台直播、发布雪豹动态、设置科普标牌等方式进行公众教育,旨在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16][17] - 据统计,三江源区域雪豹种群数量估计约1002只,国内公开展出的雪豹约20只,其中12只在西宁野生动物园 [19] 团队构成与协作 - 西宁野生动物园兽医院核心救护团队由赵海龙、杨文斌、虎文蓉、刘雪松4名兽医组成 [17] - 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外部医疗团队保持合作,共同进行后续治疗及科研监测(如为雪豹“凌蛰”佩戴卫星项圈) [11][14] - 卫星项圈监测数据显示,被放归的雪豹“凌蛰”在近半年内活动里程达790公里,活动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