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在历史现场的“大思政课”(校馆弦歌)
人民日报·2025-09-15 06:03

高校红色教育实践 - 人民日报开设"校馆弦歌"专栏,报道高校利用校史馆、博物馆等场馆开展思政教育,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1] - 截至9月14日,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870余名新生分批次走进北大红楼,在红色浸润中开启新学期 [1] - 各高校将思政课堂开在承载初心与使命的历史现场,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代代相传 [1] 复旦大学真理传播活动 -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宣讲,推出"心有所信"系列视频微党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活动 [3] - 服务队由复旦师生党员组成,不断创新宣讲方式,从校内到校外、线下到线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3] - 入学时参观老校长陈望道旧居是复旦学子的必修课,陈望道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3] 南京大学历史研究项目 - 南京大学学生组成跨学科队伍,开展"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国际云科考项目,追寻拉贝足迹并采访亲历者 [4][5] - 团队获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并携带原创《约翰·拉贝》绘本到德国和丹麦展示 [5] - 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于8月14日到访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见面 [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红色传承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是毛泽东同志学习、工作长达8年之地,何叔衡、蔡和森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求学 [6][7] - 学院开展沉浸式思政课,学生在复原的第八班教室边听边看边演,通过情景再现穿越历史时空 [8] - 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为毛泽东同志所题,场馆面向社会公众传承红色基因 [7][8]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 - 1956年夏天,6000多名交大师生员工从上海西迁至西安,车票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 [8][9] - 西迁队伍包括50多岁的中国电机事业奠基人钟兆琳教授,以及最年轻的教授陈学俊夫妇 [8][9] -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讲解员雷霁雯完成300多场讲解,强调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 [9] 西南联大与重庆大学精神赓续 -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收藏5000多张照片和上万件实物,传承"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 [10] - 重庆大学工学院楼前设立"大轰炸纪念碑",师生在抗战期间坚持地下学习,激发"红心向党、立志报国"的责任担当 [11] - 越来越多重庆大学学子选择到西部、基层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11] 哈尔滨工程大学军工传统 -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纪念馆收藏万余件实物,包括钱学森与陈赓大将对话的油画、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舰载数字计算机"901"元器件等 [11] - 纪念馆建于2013年,展现师生扎根黑土、报国强军的赤诚担当,学校沿用70余年军号声作为下课铃 [11] - 哈军工创建于1953年,馆藏文物见证学校发展脉络和师生奉献精神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