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走近大国重器 | 海底“挖掘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疏浚作业及耙头(右)效果图。受访单位供图 随着"嗡"的一声汽笛长鸣,礼炮轰鸣,彩烟腾空而起……8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亚洲最大 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 出坞前,建造工人拆除船体尾部支撑。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猛,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体量持续增长。国际贸易和港口吞吐量 的连年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港口航道基建疏浚市场,国内港口建设呈现大型化、深水化趋势。 这两艘疏浚船最大挖深为120米,相当于耙头可伸入水面下约40层楼的位置;泥舱容量35000立方米,一船吹 填量就能将一个标准足球场抬高5米。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疏浚船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从人工判断到"一键疏 浚",背后隐藏着哪些高精尖技术?请随记者走近疏浚"双子星"——"通浚"轮和"浚广"轮。 "挖掘—运输—投放"三步走,可根据工程目的调整作业功能 有江河湖海的地方,往往与"疏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吹填作业效果图。受访单位供图 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亚洲最大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浚广"轮(左)和"通浚"轮 (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