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假充真”、滥用食品添加剂、销售过期食品——这些校园食品安全情形不容忽视
人民日报·2025-09-15 10:00

司法保护与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个涉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涵盖食材供应商 供餐饭店 食堂经营者到监管主体等不同领域和类型案件 [1] - 针对中小学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问题 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将面向未成年人销售作为加重处罚情节 [1] - 人民法院贯彻"四个最严"要求 依法从严惩处以假充真 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犯罪 例如罗某用鸭肉卷冒充牛肉卷销售金额达12万余元被判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 侯某滥用亚硝酸盐致学生集体严重食物中毒被判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 [1] 周边食品安全与惩罚性赔偿 -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典型案例中超市销售4元过期零食 法院判决按价款10倍计算赔偿金不足1000元则按1000元支付惩罚性赔偿金 以震慑违法行为 [2] - 惩罚性赔偿责任发挥惩治作用 提高违法成本 有利于营造学生安全 家长放心的校园周边消费环境 [2] 司法建议与综合治理 - 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发现监管漏洞时 积极向市场监管 教育等部门发出司法建议 推动全面履行监管责任 打击食品经营者逃避责任的"金蝉脱壳"行为 [2] - 法院将进一步融合刑事 民事 行政审判职能 全方位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司法保护 参与综合治理 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