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紧缩与货币供应的反常现象 - 美联储自2022年6月起实施量化紧缩并多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但过去一年M2货币供应量不降反升[1] - 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向家庭和私人信贷实体大幅扩张信贷,创造了超过90%的货币增量[1] - 尽管美联储自2020年起停止发布相关数据,但其资产负债表趋势已印证银行系统是货币创造的主要机制[1] M2货币供应与资产价格关联性 - 全球M2每变动1%,比特币价格弹性达2.65%,黄金为2.77%,标普500指数仅1.20%且滞后周期更长[1] - 当M2收缩时,比特币与黄金的跌幅会远超股票[3] - 2023年以来M2走平与比特币价格停滞呈现高度同步性[3] 货币扩张的可持续性挑战 - 汽车贷款违约率攀升至5.1%,高于3.5%的历史均值[3] - 联邦住房管理局抵押贷款宽容率翻倍增长,近两年约有15%的FHA贷款通过减免或延期维持运转[3] - 若无相关措施支持,FHA贷款违约率将直逼2008年金融危机水平[3] 信贷市场脆弱性与银行风险 - 通过修改贷款条款(如延长至40年期)维持的脆弱平衡,暗示银行系统作为M2主要创造者即将被迫收缩信贷[3] - 失业率已成为关键先行指标,企业已通过削减库存、暂停401(k)匹配缴费等措施提前应对[3] - 服务业占GDP超70%的权重使其对就业市场影响尤为显著[3] 政策应对空间与财政压力 - 美联储预计的降息措施(25或50基点)对经济刺激效果有限,而财政政策受制于债务规模与赤字压力[4] - 尽管"财政主导"理论引发对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质疑,但美国经济韧性仍可能推动2026年前后重启量化宽松[4] - 美联储独立性可能随着政治任命而削弱,未来政策将更直接服务于政府经济目标[4] 市场技术形态与估值风险 - 纳斯达克100指数ETF形成较2022年更大幅度的"扩音器形态",叠加估值指标处于历史高位,暗示可能出现深度调整[4] - 若配合政策效应的"长期可变滞后性",市场或重现1970年代的长期震荡格局,甚至可能多次测试2022年低点[4] 投资策略调整建议 - 建议投资者将现金比例提升至60-70%,通过现金担保卖权策略获取超额收益[4] - 虽然逢低买入仍是长期有效策略,但需避免接落刀式操作[4] - 对保守型投资者,至少应暂停股息再投资或采用备兑认购期权降低风险暴露[4]
市场拉响警报!流动性引擎熄火、宏观数据开始转弱
智通财经网·2025-09-15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