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芯力量|在“芯片”上“种”器官
新华社·2025-09-15 17:29

器官芯片技术概述 - 器官芯片是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技术,在微小透明薄片上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通道和腔室,注入人体细胞以模拟器官结构和功能 [2][3] - 该技术借鉴计算机芯片的制造方法,具有标准化、模块化、高通量特性,可模拟不同器官甚至组合成"人体芯片" [2] - 器官芯片主体由高分子材料构成,内部有红蓝等通道区分氧气和培养液,接入动力装置后可控制电热生化环境进行药物测试 [3] 技术优势与应用价值 - 相较于动物模型,器官芯片源于人体细胞,能高度模拟人体器官结构功能,解决种属差异问题,基因表达更还原人体结构 [4] - 在预测药物诱导的肝损伤反应方面,肝脏芯片的准确性比动物模型高出7至8倍 [4] - 器官芯片具备高通量能力,300块芯片可完成一万次检测,替代一万只动物 [5] - 以100个化合物为例,动物模型检测周期需90至180天,而高通量器官芯片仅需6天,大幅提升效率 [5] - 高通量器官芯片可配合AI数据分析,精准发现药物靶点,实现药物快速设计验证与迭代 [6] 对药物研发的影响 - 器官芯片可打破药物研发"双十定律",新药研发传统模式需耗时10多年且成本超过10亿美元,平均每个新药成本约26亿美元,耗时128个月 [7] - 相对于动物模型,器官芯片成本只有10%至20%,在准确性、时间、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7] - 该技术可作为体外疾病模型指导新药开发,在临床前排除"错误答案",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7] - 特别在肿瘤药物测试中,可将患者细胞"种"在芯片上,在不伤害患者的前提下精准监测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7] 市场前景 - 器官芯片是多学科集成创新的结晶,全球市场预计2024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3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