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国新闻网·2025-09-15 17:33

文章核心观点 - 乌兰布和沙漠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从生态恶化到绿富同兴的转变,形成可复制的“磴口模式” [1][2][8] 生态治理成效 - 巴彦淖尔市2024年以来完成沙漠综合治理35.32万亩,磴口县建成150公里防护带覆盖24.9万亩 [2] - 最终形成绵延200公里、平均宽1200米的乔灌草结合防风固沙带 [2] - 磴口县林草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04%跃升至39.1% [2] - 乌兰布和沙漠曾每年向黄河输沙达7000多万吨,威胁黄河安澜与华北生态安全 [1] 光伏产业发展 - 磴口县探索“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生态修复”模式,光伏+生态治理面积达14.34万亩 [4] - 全县光伏装机规模达542.7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0亿度 [4] - 光伏项目板高1.8米、间距12米,确保发电治沙互不干扰 [4] - 预计“十五五”期间光伏装机将突破14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40亿度 [7] 经济效益与就业 - 光伏项目带动4000余名农牧民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村民每月可挣3000多元 [4] - 梭梭治沙面积超30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为主的蒙中药材面积近14万亩,年产值超3亿元 [7] - 种植户50亩肉苁蓉年毛收入可达10多万元,梭梭项目年净收益每亩370元到670元 [7] - 建设期内可带动4.5万人就业,通过光伏+生态治理完成35万亩荒漠化治理 [7] 旅游产业增长 - 当地打造五条精品旅游线路,2024年磴口县游客接待量比2020年增加70余万人 [8] - 旅游收入增长6100万元,农家乐等业态使居民收入翻番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