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承三线荣光 探索共富新路 攀枝花西区大宝鼎街道的转型实践
中国经济网·2025-09-15 17:55

核心观点 - 大宝鼎街道通过实施“三四”工程,探索出一条以空间重塑、产业重构和治理协同为核心的老工矿区转型升级路径,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基层样本 [1] 基础设施更新 - 以“路面黑化、街面亮化、行道绿化、墙体美化”的“四化”工程为抓手,系统推进基础设施更新,累计完成道路黑化1.1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氛围灯带1000余米,新增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打造“彩虹道路”600米 [4] - 注重绿色低碳和美学赋能,普及太阳能路灯以降低能耗并点亮“夜经济”,栽植三角梅等观赏花卉以塑造具有辨识度的街区形象,通过彩色步道设计将基础设施改造升华为文化表达和社区营造的载体 [4] - 采用以“微更新”替代“大拆大建”、以“绣花功夫”替代“粗放改造”的模式,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和内涵式发展,提升空间价值与人文价值 [5] 产业生态重构 -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文化研学、党员培训、文化旅游、国防教育“四大基地”,推动产业从“单一矿业”向“多元融合”转变 [7] - 充分挖掘“三线建设”历史遗产和工业文化资源,串联宝鼎陵园、索道博物馆、防空洞、亓伟展厅等节点,形成具有独特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研学旅游线路 [7] - 通过“软硬结合”模式培育产业,硬件上盘活存量资产如防空洞改造和展览馆扩建,软件上举办文艺汇演、徒步登山赛等活动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游客和参训人员并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7] 治理协同机制 - 创新构建“地企共建、地地合作、地校联动、地银共建”的“四地”共建机制,为可持续发展凝聚多元主体合力 [9][10] - 地企共建方面,与大宝顶矿、小宝鼎矿建立“五联”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81件,并与泓智养老、旭晨星光教育集团等企业合作布局康养、新能源、教育培训等新业态 [9] - 地地合作方面,联合周边乡镇建立“创富联合体”,代销农特产品使周边村庄农产品月均销售额增长30% [10] - 地校联动方面,与攀枝花学院四大学院签订协议,在人员培训、专家下沉、课题研究等领域深度合作,并设立基层治理观察团为社区治理注入专业智力 [10] - 地银共建方面,与四川银行建立定期联系机制,通过贷款160万元发展光伏产业,为项目推进提供金融保障 [10] 发展理念与转型哲学 -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将居民需求和生活品质放在首位,实现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变 [11] - 体现了“系统思维”的治理智慧,将空间更新、产业培育、治理创新视为有机整体,通过“四化—四大基地—四地”的梯次推进和循环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同提升 [11] - 体现了“文化赋能”的转型路径,深入挖掘工业文化遗产和精神价值,将其转化为研学、旅游、教育等产业内容,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效转化 [11] - 体现了“开放协同”的共富逻辑,通过“四地”共建打破地域、行业、主体界限,构建多元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