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成就 -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指标进展顺利,高价值发明专利等指标好于预期,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服务贸易等指标符合预期,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 -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5万亿元,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相当于新增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 [1] - 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居各省区市首位,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等多项指标为全国最优水平 [1] 经济增长动力与产业支撑 - 2021至2024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 [2] -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2]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一半,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断强化 [2] - 制造业向新优化,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较2020年增长51.2%,汽车市场增量部分的新能源渗透率超50% [2] 内需与投资结构优化 - 预计2025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超过3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能够突破万亿元 [2] - 2024年全市举办大型活动近2000场,服务消费额前四年年均增长超过7.5%,成为拉动消费主引擎 [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从2020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22.6%,创历史最高水平 [3]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 [4] - 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全国占比约三成,近200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0多种场景应用落地 [4] - 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32.7%提升至2024年的38.8% [4] - 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5%,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4]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 - 2024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元,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6] - 北京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6] - 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6] -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 [6] -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总额近2倍 [7]
“十四五”时期北京GDP预计跨过5万亿!经济增量等于“新增一个海淀区”
证券时报网·2025-09-15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