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历 - 约30年职业空头从业经验,于1989年底被Gordon Ringoen聘请为其在旧金山的偏空头对冲基金担任交易员 [1] - 在1990年代牛市期间,为一位杰出人士担任空方交易员、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经理,这是一段紧张且宝贵的学习经历 [1] - 1990年代后期曾在Fleckenstein Capital和East Shore Partners任职 [1] - 1999年1月开始与PrudentBear合作16年,直至2014年底,期间与David Tice在达拉斯担任策略师和投资组合经理,直至2008年12月熊市基金出售 [1] - 在进入投资行业前,曾在美国丰田总部担任资金分析师,正是在日本泡沫时期和1987年股市崩盘期间在丰田的工作,使其首次认识到对宏观分析的热爱 [1] - 大学毕业后曾在普华永道担任注册会计师 [1] 教育背景与早期影响 - 以最高荣誉毕业于俄勒冈大学(主修会计和金融,1984年),之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MBA学位(1989年) [1] - 在1990年代初期成为《The Richebacher Letter》的热情读者,伟大的Richebacher博士使其接触到奥地利经济学,并巩固了对经济学和宏观分析的终身热情 [1] - 有幸在1996年至2001年期间协助Richebacher博士完成其出版物 [1] 分析理念与出版物 - 到1990年代末期,确信金融、市场和政策制定领域正在发生重大发展,但这些未被传统分析和媒体所认识 [1] - 受到启发开始撰写博客,后成为Credit Bubble Bulletin,旨在阐明这些发展 [1] - 认为同期分析具有巨大价值,并引用本杰明·安德森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和大萧条时期为《大通经济公报》所写的杰出文章 [1] - 认为理解导致大萧条的力量是经济学的“圣杯”,但相信“圣杯”将通过认识和理解当前非凡的全球泡沫时期而被发现 [1]
Weekly Commentary: Q2 '25 Z.1
Seeking Alpha·2025-09-15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