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海洋旅游‌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区域市场及未来前景分析:海洋旅游规模加速扩张,多元融合前景可期[图]
产业信息网·2025-09-16 09:05

行业定义与范畴 - 海洋旅游是以海洋资源为核心依托,通过海洋游览、娱乐、度假等活动形成的经济与社会现象总和,活动空间覆盖海滨、海岛、近海、远洋及深海等立体维度 [2] - 行业活动形式涵盖观光、探险、运动、疗养、科考等多元领域,例如青岛邮轮母港的"邮轮+岸上游"模式和三亚亚龙湾的"海陆空"立体化产品体系 [2] - 依据空间维度可划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近海旅游和远洋旅游四大类型,形成覆盖海滨至远洋的立体化旅游体系 [3]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滨海观光等单一形态,历经探索引导和全面提速,现已发展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5] - 2024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达16135亿元,同比增长9.2%,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6.9%,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1][10]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2025年上半年实现5.1万亿元产值,同比增速达5.8% [9] 政策驱动因素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构建全维度政策支撑体系 [1][6] - 沿海省份加速布局,如山东部署"四大工程",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广东推进15个滨海旅游度假区提质升级,海南创新"零关税"游艇进口等举措 [6] - 政策覆盖产业规划、消费促进、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为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6] 产业链构成 - 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联动,上游涵盖海洋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中游聚焦旅游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下游延伸至市场营销与衍生服务 [7] - 上游包括自然景观勘探保护及深海探测装备、智能船舶等关键技术研发,为中游提供资源支撑与技术保障 [7] - 中游涵盖海岛度假、邮轮旅游、海洋运动等多元化业态,并配套港口、酒店、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提升游客体验 [7] 区域市场表现 - 全国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和海南等多个海洋旅游集聚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显著 [9][11] - 2024年海南省接待游客9720.78万人次,同比增长8%,游客总花费突破2040.14亿元,同比增长12.5% [11] - 海南省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构建"陆海空"立体化产品体系,目标到2027年海洋旅游接待游客超1800万人次、收入突破400亿元 [11]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形态加速从传统观光转向沉浸式、个性化体验,"海洋+文化、体育、康养、科技"等融合业态将成为主流 [13] - 绿色发展理念和数字技术将深度赋能,智慧管理、低碳运营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模式 [14] -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深化,低空旅游、远洋探索等新市场快速成长,邮轮免签与国际航线拓展将显著提升国际吸引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