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建设“见物”更要“见人”(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2025-09-17 06:12

城市发展理念与政策导向 - 新时代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对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视一脉相承[2] - 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定力,精准施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2] 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1] - 老旧小区改造共增设停车位387万个,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1] - 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把民生改善和城市更新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2] 公共服务与民生改善 - 把民生清单变成发展清单,一件件补短板强弱项,解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问题[2]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公共空间开设爱心驿站,口袋公园见缝插针等细微处功夫提升老百姓感受[3] - 推动老街区、老厂区成为消费新场景、城市新地标,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2] 智慧城市与新型基建 - 有条件的地区应探索建设智慧管网、智能交通等,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高效[2]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当时,有效提升城市运行效率[2] 投资与内需拉动效应 - 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在创造安全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能有效拉动投资、扩大内需[2] - 改善面貌、引进业态等城市更新举措具有显著的经济拉动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