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东高标准农田建管并重,着力打造现代化良田
南方农村报·2025-09-17 10:30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南雄市计划用5年时间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已取得显著进展,将“望天田”和“巴掌田”改造为季产千斤的“粤良田”[7][8] - 广东省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10%以上,亩均节水、节药、节肥率均有效提升,有效减轻粮食生产受灾损失[11][12]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例如在持续大暴雨期间,改造后的稻田安然无恙[23][24] 农田基础设施与科技应用 - 通过宜机化改造将南雄市湖口镇承平村上洋汾村小组由600多块细碎田块构成的300多亩农田,改造为“整齐划一、渠相连、路相通、旱涝保收”的良田[18][19] - 广东省利用地方资金在部分项目区布设病虫害与土壤墒情监测站,为农田插上“科技翅膀”[20][34] - 2024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机械化与科技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撑[26][27] 耕地质量与生态保护 - 广东省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统筹开展绿肥种植、酸化耕地改良、盐碱地治理等项目,例如南雄市种植绿肥1万亩,项目区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28][29][30] - 汕头濠江区河玉围地区1300亩因盐碱丢荒的农田,经2021年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成为亩产超1000斤的良田[31][32] - 自2018年起广东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践行绿色生态理念,例如江门台山市建设生态沟渠使田间有益生物明显增多,虫害、病害、鼠害大幅减少,节省用药成本[36][37][38][39] 经营效益与模式创新 - 高标准农田显著提升土地价值,例如南雄市湖口镇承平村上洋汾村小组农田租金从150元/亩难流转改造后升至550元/亩[45][46][47] - 清远市清新区的稻蛙立体种养模式地租承包价达1380元/亩,农户管理6亩蛙稻田半年可确保3万元基本收益[49][50][51] - 广东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流转率平均提高15%-20%,耕作机械化水平平均提高15%-20%,平均每亩带动农民增收近500元,地块增值200多元[66][67][68] - 南雄市作为试点县与广东天润粮油集团合作探索“EPC+O”模式,打造“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品牌建设”的丝苗米全产业链模式[59][60][61][62][63] 管护机制与政策支持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印发通知要求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明确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建好管护队伍、落实管护责任[73][74][75] - 珠海市2023年11月出台管护办法,明确管护主体、责任、标准、资金,并将每年11月定为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月”,形成“全民管”新风尚[76][77][78][81]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8月印发通知开展金融保险创新试点,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工程设施纳入金融保险范围,广州、湛江、清远等多个地市已成功落地试点[83][84][8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