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进展 - 新型电解制备技术已完成实验级验证 正积极推进中试线建设[1][4] - 建立300mm幅宽超宽锂带稳定生产能力并实现超薄复合带制备[4] - 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实质落地并动工 采用自主开发新技术新设备[1][4] - 完善稳态合金负极研制实验平台 具备克级至百公斤级系统性开发能力[4] - 五类二元锂合金负极材料部分进入电芯客户验证阶段[4] 固态电池产业布局 - 通过投资布局 技术研发与上下游协同合作参与固态电池产业链发展[4] - 持有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约3%股权[4] - 持有SESAI Corporation约7.67%股权以跟踪前沿技术趋势和商业化进程[4] - 合资设立天齐卫蓝固锂新材料公司 专注预锂化负极材料等业务[5] 研发投入情况 - 研发费用逐年递增 2021年1882.64万元 2022年2670.3万元 2023年3037.49万元 2024年4362.07万元[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842.98万元[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84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2024年同期亏损52.06亿元)[2][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33亿元 同比下降24.71%[6] - 2024年营业收入130.63亿元 同比下降67.75%[6]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9.05亿元 由盈转亏[6] 锂价市场环境 - 碳酸锂价格2023年初51万元/吨跌至4月18万元/吨 第四季度跌破10万元/吨[6] - 2024年全年均价10万元/吨 整体呈下降趋势[6] - 2025年上半年呈跌势 7月以来有所反弹但仍处两年多来低点[6] 股价表现 - 近五个月股价上涨约75%[3] - 2025年4月9日触及年内低点25.57元/股 9月8日触及年内高点49.67元/股[8] - 截至9月17日收盘价44.79元/股 较年内低点累计涨幅达75%[8] 成本优化措施 - 控股子公司Windfield Holdings锂矿定价周期缩短[7] - 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时间周期错配影响大幅减弱[7] - 新购锂精矿陆续入库及库存消化使生产成本贴近最新采购价格[7][8]
天齐锂业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动工 业绩企稳积极布局下一代锂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