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新健康丨天凉了,到底要不要“秋冻”?
中国新闻网·2025-09-18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为阐述“春捂秋冻”这一传统养生原则的科学依据及具体实践方法,强调秋季适度耐寒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需根据气温变化和个人体质灵活调整着装,并明确指出不适宜该做法的人群 [1][3][6] “秋冻”的科学依据 - 从现代医学角度,秋季适度耐寒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免疫球蛋白,提高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同时微寒刺激能提升皮肤和黏膜的防御能力,过早添厚衣易导致汗液排出不畅而着凉 [1] - 从中医角度,秋季阳气内敛,适当接触凉意可促进气血流通,避免过早闭藏导致“内热外寒” [2] 秋季穿衣具体法则 - 气温在20℃以上时可减慢增加衣物速度,通过微寒刺激提高免疫力 [3] - 气温降至15℃以下且持续两周以上时应及时增加厚衣物 [4] - “秋冻”程度应以“手脚温暖、背部微凉”为度,并重点保护腹部、脚踝和颈椎免受凉,腹部受凉易引发腹泻、疼痛及女性月经期不适,足部保暖对体质弱者尤为重要 [5] 不适宜“秋冻”的人群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注意保暖,因气温变化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及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疾病风险 [6] - 胃肠道疾病患者对寒冷刺激敏感,降温时需护住肠胃以防旧病复发 [7] - 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慢性哮喘、支气管炎等)应及时添衣预防感冒 [8] - 骨关节疾病患者需注重患处特别是腿部保暖,防止关节受凉 [9] - 老年人群及孕产妇也属不适宜人群,需根据自身体质按气温调整着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