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AI芯片行业正经历架构迭代,数据流架构成为新兴技术路径,有望突破传统GPU瓶颈 [1][2] - 清微智能作为国内领先企业,通过数据流可重构芯片技术实现“换道超车”,其产品已实现规模化落地 [1][2] - 产业资本和政策支持加速“国产新算力”发展,市场风向显示行业向数据流架构转变的关键信号 [3] 海外AI芯片市场动态 - 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单中,芯片公司SambaNova估值5年内飙升至50亿美元,Groq获6亿美元融资后估值翻倍至60亿美元 [1] - 海外初创或后发AI芯片公司大多采用新兴的数据流架构技术,而非传统GPU架构 [1] - 芯片架构存在“类摩尔定律”,约20年一迭代,当前正从GPU架构向新一代架构转变 [1] 数据流架构技术定位 - 数据流芯片被行业称为“新算力”或“新GPU”,国际半导体路线图将其定义为新一代芯片架构 [2] - 2017年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大卫·帕特森认为,计算机架构领域将迎来新的黄金十年 [2] - 该技术从原理上突破传统GPU架构瓶颈,不依赖先进存储和芯片制程,性价比显著提升 [2] 清微智能技术与产品 - 公司源于清华大学,具有近20年技术积累,在全球领先完成数据流可重构芯片技术的工程化和量产落地 [1] - 选择“换道超车”技术路线,旨在实现“高阶国产替代”,不依赖传统技术路径 [2] - 首款“新算力”芯片“TX81”推出半年内,即在全国多地落地千卡智算中心,累计订单超过20000枚 [2] 行业支持与市场信号 - 各级投资机构如大基金投资、国开基金纷纷入场投资,看到新算力的价值 [3] - ChatGPT宣布转向数据流架构,DeepSeek3.1宣布支持包括清微智能在内的下一代国产芯片 [3] - 新技术规模化落地需要充足的研发时间、技术迭代、资本注入及政策扶持 [3]
聚焦“新算力”,清微智能新架构助力AI科技“换道超车”
经济网·2025-09-18 17:15